时间:2017-07-12 点击: 次 来源:网络 作者:佚名 - 小 + 大
环渤海新闻网专稿(孙海芬) 2010年,丰南以城乡等值化为目标,新农村建设迈出新步伐,广大农民享受到了更多实惠。 农村经济发展迅猛 发展农村经济,提高农业效益是解决农民致富问题的根本途径。为此,2010年里,区委、区政府情系农村,最大限度地为发展农村经济提供财力支持。 年内,区财政投入资金4500万元,区农业投资担保公司提供担保贷款3760万元,支持农业结构调整重点项目建设。全年新增棚菜1万亩,新建500头以上奶牛规模场区8个,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25个,固定资产200万元以上农业产业化企业达到65家。全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5%。 广阔的农村田野上,生机一片,硕果飘香。 农民人均纯收入8565元,同比增长12%。 数字,映衬着40万农民的张张笑脸;数字,更蕴含着丰南领导情系农民的朴素情怀! 镇乡均衡发展显成效 丰南,多年来以经济强区而享誉四方。然而,经济强区的光环,掩不住地域发展的不平衡。在丰南,有江北第一镇丰南镇,同时也非常尴尬地存在着财政收入不足500万元的全市经济弱乡南孙庄乡。 为推动镇乡均衡发展,2010年,区委、区政府创造性地提出了“强镇带弱乡”的发展战略。在这一科学决策的引领下,小集镇与南孙庄乡、丰南镇与尖子沽乡分别结成帮扶对子。通过一年的努力,两个经济弱乡的财政收入分别实现翻番增长。南孙庄乡财政收入由2009年的不足500万元,一跃突破1000万元;尖字沽乡财政收入由原来的不足800万元,一跃超过1500万元。 在贫困乡飞跃发展的同时,其他各乡镇也取得了长足发展。全区财政收入亿元镇,由2009年的5个增加到7个。 一朵花开不算春,百花齐放春满园。地域经济的均衡发展,让丰南经济的百花园中鲜花争艳、满眼生机! 镇村建设日新月异 2010年,丰南按照省委、省政府和市委、市政府提出的新民居建设要求,加快推进镇村建设,新民居建设全面启动。 按照“城区-中心镇-中心村-基层村”的发展层次,高标准完成《城乡一体化规划》和《村庄空间布局规划》等各项规划编制。 总投资43亿元的29个省级新民居示范村全部开工建设,2010年完成投资10.2亿元。 如今,走进丰南农村,宽阔整洁的街道、绿草茵茵花红柳绿的公园、设备齐全的健身广场、一座座迅速崛起的新民居住宅楼……镇村建设,不仅让农村与城市的差距正在缩小,更让农民与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越来越接近! 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 2010年,丰南大力推进农村路、水、电等基础设施建设。农村人居环境得以全面提升,城镇化率达到52%。 投资6.9亿元,统筹推进住宅、学校、医院、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。当代农民有了与城里市民相近的住宅、就医、娱乐、子女入学等生活条件。 投资6487万元,在全区477个行政村全面推行农村垃圾“户清、村集、镇运、区处理”模式。影响农村环境多年的垃圾遍地顽症得到根本治理,农村面貌显著改观。此举,得到市委、市政府的充分肯定,并在全市推广。 新增节水灌溉2.6万亩,改善灌溉面积3.5万亩,解决了1.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。 新建维修地方公路28条128公里,农村交通便捷通畅。 新增林地1万亩,圆满完成绿化持续攻坚任务,在综合评比中列全市首位。 …… 这一桩桩、一件件为农民倾力所做的实事,凸显的是立党为公、执政为民的理念,换来的是广阔农村田野上的勃勃生机和广大农民欢乐、祥和的幸福生活。 |
上一篇:丰南区2010年打造生态水城回眸